不少朋友问我:每天往白斑区擦药,只要一不发红就觉得是不是白擦了,心里惴惴不安。其实药物引起的潮红和疗效并非绝对捆绑,关键在于“何时红、红到什么程度、红后多久恢复”。
现在常用的外用药里不少含有补骨脂酊、他克莫司软膏、卡泊三醇或者激素衍生物,这些成分会刺激黑素前体进入“工作模式”,局部血流一时增多,皮肤就透出了淡粉或潮红,就像运动时脸色红润一样,多属生理性反应。不过,如果皮肤本来屏障就薄、或者你叠加用了刺激性洗面奶、热水烫洗,那潮红可能升级成刺痛、灼热甚至起小水泡,这便是病理性信号。
有些患者把“越红越有效”当成标准,结果自行加大次数或封包过夜,导致刺激性皮炎,反而破坏了微环境,后续恢复更慢。
建议第一次使用任何新药,先在手腕或耳后小豆大区域试涂1到2天,确认无剧烈反应再上脸或四肢。正式抹药时,把棉签剪短一点,蘸一点点药膏,以“轻轻扫”取代“用力搓”,避开破损和皱褶。抹后15分钟可用掌心温度轻压帮助吸收,再用温和保湿霜封住水分,减少干燥起皮。
同一天内如果需要光疗或者晒太阳,请把药物和光照间隔开,比如早晨抹药、傍晚照灯,否则红斑容易叠加,变成日晒伤。洗脸别用42度以上热水,37度就合适,也别用含酒精或果酸的洁面,免得屏障再被刮掉一层。
每周在相同光线下拍一次高清照片,观察白斑边缘是否有“锯齿”状小黑点,用尺子量直径,记录到日历。只要边界逐渐模糊、色岛增多,即使肉眼不怎么红,也意味着黑素在复苏;相反红斑闹得凶,却一点没见好转,就要考虑整个方案是否需要调整。
最后提醒:怀孕、哺乳期、青少年敏感部位,最好选择温和剂型,任何疑问都可以线上找医生聊几句,比闷头“狂加量”更安心。祝愿大家的肤色一点一点稳稳地回来,信心也跟着一块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