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常担心“手术时间长不长”,在门诊收到的这个问题我把经验摊开说说:若白斑片数不多、面积合计在巴掌以内,表皮移植术安排在上午十点开始,十一点半前就能结束;面积更大或部位在口唇、手指,就得预留到中午,这跟你坐的飞机延误一样,可由机型、跑道、天气共同决定,心态放松比拉锯更关键。
白斑就像草莓上的点点,面积越大,摘草莓的时间越长。手掌大小以内属于“小块田”,取皮、植皮各两遍即可完成;面积若以A4纸计算,得把取下的皮像拼图一样分成十几片,每片对位要精准,整体操作就会多出一个小时。手指、唇周围的皮肤薄,精细操作多;背部和腿部则相对容易掌控。常规表皮移植与吸疱移植时间相近,而ReCell技术多出体外细胞分离的30分钟,不过换来的是更小切口和更均匀复色,很多人愿意为此多等。
手术室里不是一个人跳舞,是一场双人舞加伴奏。取皮手起刀落、制备工具提前消毒、护士递镊子的时机,一环卡壳就拉长全程。经验足的团队能在各步节点形成默契,抽血打皮试到包扎完成像流水线。院内同事常说,若医生技术娴熟,哪怕患者坐立不安,也能像快剪视频一样刷刷完成。
术前麻醉方式也会影响体验时间:表麻几乎不占时长;局麻打针也就30秒,大家可以刷个朋友圈;若选静脉舒适化麻醉,虽然自己睡得香,但麻醉医师要额外监测,前后各加15分钟。综合来看,个体对时间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。
手术室里算的是“台面时间”,回到病房还得压包24小时静养,这24小时不算手术长度,可很多人把两块拼在一起算,于是得出“一整天”的印象。其实六小时即可在床上吃午饭,真不算难熬。
拆包之后的第七天到第十天,需再来一趟门诊拆纱布、看成活情况,这段复查相当于看“成绩”,纯粹计术后恢复,不算手术本身用时。
术前设计30分钟:医生拿记号笔在白斑边缘打点,像裁缝贴布条,这一步绝不能省;取皮20~25分钟:把供皮区(多在大腿内侧)用电动取皮刀轻轻削下一层薄皮,厚度如饺子皮,肉眼可见血管网但不流血;受体区去表皮30分钟:用磨削机慢慢打磨白斑区,直到出现细小出血点;微粒细胞悬液喷涂或贴片植皮40~60分钟:像贴邮票一样把皮片平铺,再盖一层生物敷料加压固定。
以上步骤按顺序串联,如同做蛋糕,抹奶油时烤箱刚好预热完成,时间就被充分利用。患者只需平躺,耳边放音乐即可。
当天手术结束时护士会用弹力绷带加压,双腿可在家属搀扶下下床上厕所;第二天开始可在家做简单活动,手机追剧、平板打游戏随意,只要供皮区不碰水。第七天来院拆包,皮肤已初步粘牢,但颜色尚浅,像刚孵出的小嫩叶。一个月后可开始微晒日光浴,每次十分钟,帮助色素迁移。整体恢复节奏与上班族调休差不多,忙碌几天便能回归正常生活。
若对时长仍感忐忑,可把当天安排排成“早上8点办手续、9点进手术、11点回病房、12点吃饭、下午三点便可坐高铁回家”的预想,心里便有谱。
想了解个人病情对应的实际时长,可点击在线咨询,由本院医生一对一评估,不跑腿不排队,先问清楚再请假,比网上翻十篇帖子高效得多。